【品橙旅游】近幾年,“文和友”三個字真的是紅遍了大江南北,門店從長沙開到廣州、深圳,以及即將落地的南京,所到之處,皆會掀起一場排隊熱潮。如今,被網友追捧的文和友,似乎也被資本“盯”上了……
網友追捧,資本垂青
近日,網絡傳言文和友品牌已于近期先后獲得B輪、C輪融資。
文和友長沙總部不淡定了。6月17日晚,文和友官方作出回應:“說實話,文和友確實融了些資金,但B輪還沒搞完,哪里來的C輪?!钡珜τ谏鲜惺乱?,并未提及。
之所以有流言蜚語,只能說文和友太火了。文和友究竟有多火呢?2019年,長沙海信廣場店擴建至20000平方米,升級為“超級文和友”,一年能賣掉3000噸小龍蝦。
說起文和友品牌的成長史,堪稱一部美食界“蛻變史”。這一切要從2010年文和友創始人文賓開始在長沙坡子街擺攤說起,從小攤販起家,到龍蝦館,再到匯集了長沙大香腸、長沙臭豆腐、媽媽茶等品牌的“超級文和友”,開始在線上線下同步引爆。
文和友還原了80年代長沙筒子樓的生活場景,老式居民樓、裸露破損的墻面、復古的裝飾,80后兒時記憶里的照相館、錄像廳,以及隨處可見的錄音機、搪瓷杯、鋁飯盒等老物件,在燈紅酒綠霓虹燈牌的閃爍下,瞬間給人一種時空穿越之感。
?攝圖網
值得注意的是,文和友在很早的時候,就將自身定位于一家文化公司,并提出了市井文化博物館、城市復古游樂園、城市文化社區等多種猜想。文和友創始人文賓曾說:“我們的愿景是做中國美食界的迪士尼?!?/p>
懷揣“美食界的迪士尼”夢想的文和友,以長沙為根據地,開始向全國擴張:2020年廣州文和友太古匯開張,當夜排位數突破兩千余號;2021年,深圳文和友開業,超五萬人排號;以及即將落地在南京秦淮區的門店,計劃2021年年底開業。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戴俊騁表示,“文和友”的出現迎合了城市消費型轉型的大趨勢,傳統消費空間都在進行場景化的迭代轉型,資本也將眼光重新投向消費賽道,加速了這種趨勢。
舌尖上的經濟,從配角到主角
如今,在沒有溫飽問題困擾的時代里,人們對于“食”的需求也由飲食變為美食。美食在旅游生態中也從生活必須品轉變為旅游吸引物。其中,最“吃香”的要數具有濃郁文化特色的美食。
2012年,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用影像呈現全國各地的特色美食,播出后大受歡迎。數據顯示,《舌尖上的中國2》在多個視頻網站上的總播放近8億,全國上下更是掀起了一股“跟著舌尖去旅行”的熱浪。
其實,在國內多個城市,像文和友以美食為主的城市地標并不鮮見。在網紅城市重慶,裝點了一座山的南山枇杷園也是網友打卡的熱門對象。數據顯示,南山火鍋一條街上有十余家火鍋店,日接待能力達2至3萬人次,年收入超過2億元。
同樣在巴適生活的成都,太古里和寬窄巷子均以匯聚四川美食而聞名,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2019年,寬窄巷子游客人數超過2000萬人次,消費總額約近10億元。
以前,美食愛好者被稱之為美食家、美食客,最新的昵稱是“吃貨”。永遠不要低估一個吃貨的熱情和執著。
有網友打趣道:“走多遠的路都甘心,排再久的隊也愿意,胖再多的肉也無悔,不讓我吃,就是不行?!闭驗榇?,吃貨們撐起了各大短視頻平臺的美食內容。
?攝圖網
四川大學旅游學院飯店管理系主任李原認為,體驗時代,“意義”成為一切商業消費的核心價值。對于旅游而言,人們更為重視深層次消費的自我價值,以資源為導向的觀光旅游向以體驗為主導的休閑度假轉變,景點概念也被異化或模糊化,凡是能激發人們價值體驗的產品和場所都可以變成景點。
作為同行,成都某知名餐飲公司負責人表示,火爆的文和友的確給行業帶來很多思考和啟發。文和友將極具代入感的沉浸式場景和長沙本土美食相結合,既迎合了新一代年輕人的喜好,又將自身品牌與城市旅游進行強有力的關聯與賦能。
除了場景創新以外,文和友的火爆也離不開大眾對小龍蝦的追捧,就像前幾年曾經火爆一時的酸菜魚和潮汕牛肉火鍋一樣,從餐飲本身出發,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當新鮮感不再后,產品品類會不會對品牌發展、擴張形成局限性。
如何做長久“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文和友在經歷了開業盛況后,短短幾個月,就似乎歸于平淡,也有不少商戶開始退出。
有網友評論,花一大堆錢拆了城中村后,又花一堆錢在原址上建了個新的城中村。顯然,文和友走出根據地長沙后,遭遇了水土不服。
文和友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并在深圳文和友的布局上作出改變,打造了更符合深圳科技特質的“時空地下城”,加入了潮玩和美妝的零售。
今年4月,深圳文和友舉行全球線上發布,同步啟動“城市文和友”戰略。文和友方面表示,去掉“超級”二字,是為了讓“城市文和友”戰略落地,使它們成為跟城市同生共榮的定制化公共空間。
“類似于‘文和友’的地域特色文化消費體驗空間,是城市應對全球化、信息化造成的‘千層一面’的對抗?!贝骺◎G認為,基于這樣的商業邏輯和戰略考量,“文和友”要想發展得更好,意味著這種場景化定制要更加“落地生根”,也意味著運營維護的高成本。
因此,現階段“文和友”提出先在一線城市布局,是因為一線城市更為廣闊的消費市場潛力可以支撐“文和友”的發展,但特別要避免在資本裹挾下快速擴張后,各地同質化增強及其可能帶來體驗感的減弱,造成對品牌本身的損害。
在今年的端午節假期中,美食的“分量”越來越重。大眾點評《2021端午節假期旅行消費數據報告》顯示,美食在所有品類的瀏覽中占比最高可達54%,游客瀏覽當地特色菜的占比較清明小長假增長了152%,新加入非遺美食的酸湯魚制作技藝成為貴州搜索量排名第二的關鍵詞,僅次于當地網紅景點“小七孔”。
李原認為,后工業時代,共生是商業邏輯變革最核心的機理,面對多元性、多樣化、碎片化的消費者,多業態、多方式的產品組合形成共生的商業生態不僅具有更強的商業價值,還可能形成新的創造能力,更能激發消費者的顯性欲望,更有可能喚醒潛在的需求,因此文和友強調的是“意義”“友好”“組合”的新型商業邏輯,是一種共生下的新能力、新物種的創造。
“美食不再只是吃吃喝喝,更成為了一種社交貨幣,蘊含著巨大的潛力?!毕恼Q創意董事長劉育政說。如何把生意真正做成產業,恐怕是當下風頭正盛的“文和友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品橙旅游 Cici)
【鄭重提醒】本文為品橙旅游獨家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加微信:Pc18611752735 獲取授權,并注明來源,否則視為侵權。
轉載請注明:品橙旅游 » 永遠在排隊的文和友,用美食“造”網紅景點